重温七届二中全会 走好新时代“赶考”路 - 教学资源 - “大思政课”实践教学数字地图
首页 / 实践教学 / 教学资源 / 重温七届二中全会 走好新时代“赶考”路
重温七届二中全会 走好新时代“赶考”路
来源:内部资料 作者:石铁大 发布时间:2024-12-24 11:10:09 浏览量:3
A- A+

教学目标分析(结合课程标准说明本节课学习完成后所要达到的具体目标):

(一)知识目标

引导学生系统认识1949年3月5日至13日召开的党的七届二中全会的主要内容与重要意义。

第一,通过课堂讲授,帮助学生掌握党的工作重心由乡村向城市转移,全国胜利后党在政治、经济、外交等方面的基本政策,加强党的思想建设等内容,尤其是“两个务必”的提出。

第二,帮助学生深刻领悟这次全会的重大历史意义。党的七届二中全会确立了革命胜利后建设新民主主义社会的蓝图,全会所作出的各项政策规定,不仅对迎接中国革命

在全国的胜利,而且对新中国的建设事业,都具有巨大的指导作用。

(二)能力目标

通过剖析七届二中全会召开背景、以“两个务必”为核心的西柏坡精神的内涵、七届二中全会的历史意义和当代价值等,使学生学会理论联系实际,正确认识中国社会的发展变化,提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通过学习党的七届二中全会,使得学生了解中国共产党在重大历史关头始终能够做到一切从实际出发,戒骄戒躁,脚踏实地,正确判断时势,并做出科学合理的决断,从而使学生深刻领会历史和人民选择马克思主义、选择中国共产党、选择社会主义道路的历史必然性。

学情分析(结合实际情况,从学生的学习习惯、心理特征、知识结构等方面进行描述):

(一)学习习惯:大一新生思维较为活跃,对大学课堂充满新鲜感,有创新意识,课堂的参与感比较强,但是理工科学生历史知识了解有限,且分析问题、理解问题能力有待提升,所以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保证学生的听课效率,以便帮助学生更好地融入课堂。

(二)心理特征:大学生的自我意识逐步增强,情感日渐丰富,容易接受新事物但是面对纷繁复杂的世界缺乏科学判断是非对错的能力。

(三)知识结构:高中学习过政治学科,但更多停留在应试的需要;理工科学生高中历史知识有限,有的学生对历史非常感兴趣但囿于碎片化信息导致知识结构不合理。

教学重点和难点:

(一)重点

本节课的教学重点在于帮助学生全面掌握党的七届二中全会的主要内容。党的七届二中全会着重讨论了党的工作重心由乡村转移到城市的问题以及转移的策略与方式方法,建国后如何处理好中国社会的基本矛盾,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为加强党的思想建设提出了“两个务必”的重要思想等内容。这次会议的内容是根据当时国情做出的正确抉择,需要学生重点理解和把握。

(二)难点

本节课的教学难点在于引导学生真正领悟在中国革命转折关头召开的党的七届二中全会所具备的重大历史意义。中国共产党在西柏坡召开的七届二中全会在在中国共产党建设史上画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也为新时代加强党的建设提供了宝贵经验。这一内容是非常深刻的,学生只有在全面学习本节课的基础上,深入思考,才能真正掌握。

教学过程(按照教学步骤和相应的活动序列进行描述):

一、教学流程

          学情分析                                       迁移拓学

          发布任务                 课中研学              深化巩固

          课前导学                活动引主题             课后督学

                                  情景激探究

                                  讲解理新知

                                  落实解问题

二、教学思路

本节课以“重温七届二中全会,走好新时代赶考路”为主题,运用一首民谣导入新课内容,围绕七届二中全会召开背景,会议筹备工作,会议主要内容以及重大意义展开授课,以求帮助学生全面掌握课程内容。

三、教学实施过程

新课导入:

通过《春天的盛会》这首民谣导入新课。

【设置意图】:以民谣的形式导入新课,容易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转眼又是三春暖,田野巳碧透,麦苗儿片片多嫩绿,菜花儿块块多金黄,春意正浓稠,二中全会在咱村开,西柏坡人民喜心头。(PPT展示)

【教师活动】:教师结合PPT,向学生介绍西柏坡曾经传唱的民谣《春天的盛会》。

【学生活动】:思考这首歌谣里面的关键词,包括二中全会,西柏坡等。

教师活动:通过学生指出的关键词,引入党的七届二中全会。在授课正式开始前,教师向学生简要介绍西柏坡和党的七届二中全会。

西柏坡作为中共中央进入北平、解放全中国的“最后一个农村指挥所”,1949年3月5日党中央在这里召开了具有重要历史意义的七届二中全会,这是党中央在整个解放战争时期召开的唯一中央全会。这次会议为夺取革命在全国的胜利奠定了重要基础,为新中国的建立描绘了宏伟蓝图。(PPT展示)

新课讲授:

【教师活动】:教师带领学生围绕党的七届二中全会召开的背景、筹备工作、主要内容以及历史意义等四个方面展开学习。

第一个问题:解放战争胜利在望,七届二中全会的召开提上日程(PPT展示)

【学生活动】:大家通过预习,简单了解这次会议是在什么样的背景下召开的。

【教师活动】: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不久,世界政治格局正在发生深刻变化。在中国,抗日战争胜利后,广大人民热切希望实现和平、民主。解放战争进行到第三年,胜利的天平开始朝着中国共产党一边倾斜。特别是随着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的胜利,国民党赖以维系其反动统治的主要军事力量基本上被摧毁。毛泽东直截了当地指明:“中国人民将要在伟大的解放战争中获得最后胜利,这一点,现在甚至我们的敌人也不怀疑了。”

在这样的背景下,党中央开始思考:如何为即将到来的新中国做好准备?胜利后如何迅速恢复和发展经济,以及改善人民生活?由革命政党变成执政党之后,如何防止党员腐败变质?……通过问题导入本讲的重点——七届二中全会的主要内容。

1949年1月6日至8日,中共中央在西柏坡召开了中央政治局会议,明确指出:北平解放后,必须召集第七届第二次中央全体会议,以便确定建立和建设新中国的有关事项。1949年1月31日,北平和平解放。于是,七届二中全会的召开提上日程。( PPT展示)

【教师活动】组织学生阅读1949年2月11日,中共中央发出的通知:

中央定于三月一日起在原驻地召开第二次中央全会,会期五天至七天。你们接电后,望即布置现在各中央局、中央分局、各前委工作的中央委员及候补中央委员除留必要的人主持工作外, 均应尽可能地按时到达,并即将到会的与留下主持工作的同志名单,先行电告。西北野战军因作战在即,德怀同志是否能到会请加考虑。向前同志病体如不便车行,可不来参加。郑位三陈少敏两同志现在养病期中,请东北局、华东局分别通知他们考虑是否能来,如不便远行亦可不来。现在港、沪的刘晓、刘长胜两同志因路远不可能参加。李井泉、陈丕显两同志不是中央委员,因为他们各担任一个方面的工作,应邀他们参加此次会议。(PPT展示)

【教师活动】:面向学生讲解这则通知,不仅要着重突出中央要求各地区负责人除留必要的人主持工作,均应按时参加,从而让学生了解此次会议召开的重要性,同时还要讲述党的领导人周全考虑了前线实际,体现了党中央对同志们的关心。

第二个问题:筹备工作紧张而有序地进行(PPT展示)

【教师活动】:一次会议的成功召开,需要做好方方面面的筹备工作。为了顺利召开党的七届二中全会,以毛泽东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认真筹备工作,事无巨细。

【学生活动】:思考讨论会议筹备工作包括什么内容,并积极进行表达。

【教师活动】:讲授党为了召开此次会议,都做了什么工作。为了召开此次会议,毛泽东同志亲自安排警卫工作。为确保会议安全,毛泽东给罗瑞卿发电报:“请你兵团即调一个较好的团来担任中央的警卫,待中央迁移时即行归建。”又给林彪、罗荣桓、聂荣臻发电报:“为加强中央机关的警卫,防敌空袭及伞兵袭击,除令第十九兵团调一个团来中央警卫外,拟从四野炮纵抽调高射炮四至六门,配齐人员附属装备即来中央。”周恩来同志也做了大量的具体工作。他对中央卫戍司令部参谋长方志纯等负责警卫的人员说:“这次警卫工作很重要。第一,要绝对安全;第二,要依靠群众;第三,要保密,但不要神秘。”按照指示,现场进行了周密的防空布置,确保西柏坡的空中安全。在地面警卫布置上,以西柏坡会场为中心,设两层外围警戒。(PPT展示)

关于会场布置,这次会议设在中央机关的大伙房。这是一间南北长18.5米,东西宽4.5米的普通房舍。(PPT展示)

【教师活动】:丰富授课内容,穿插故事,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会场布置上,还发生了一个小故事。招待所所长陈心良把会场精心布置了一番:屋内北墙上挂着一块绛紫色的幕布,上有两面绣有“中国共产党”字样的党旗,党旗上方是毛泽东和朱德的两幅挂像。幕布的两侧悬挂着“我们永远做你的好学生”和“没有人民的军队,就没有人民的一切”两面锦旗。开会第一天,毛泽东一走进会场,看到主席台上布置的画像,就指出挂这样的画像不好,应该挂马恩列斯的照片。在会议间隙,杨尚昆赶紧对画像进行重新布置,取下了毛泽东和朱德的画像。但这一改变,遭到与会人员的反对。在征求与会人员的意见后,杨尚昆将毛泽东和朱德的画像挂在两旁。但这一布置再次受到毛泽东的严厉批评。为此,根据毛泽东的提议,全会专门作出六条规定:一、不作寿;二、不送礼;三、少敬酒;四、少拍掌;五、不以人名作地名;六、不要把中国同志同马恩列斯平列。这六条规定,意在防止对个人歌功颂德的现象。(PPT展示)

【教师活动】:通过这个故事,让学生感受解放战争前夕毛泽东和党中央在加强作风建设方面的努力。

【学生活动】:思考新时代如何传承。

【教师活动】:插入2013年7月11日习近平在西柏坡调研时的讲话。总书记在“六个不”展板前伫立了很久。总书记注视着展牌,一一对照着说:“不做寿,这条做到了;不送礼,这个还有问题,所以反‘四风’要解决这个问题;少敬酒,现在公款吃喝得到遏制,关键是要坚持下去;少拍掌,我们也提倡;不以人名命名地名,这一条坚持下来了;第六条,我们党对此有清醒的认识……”(PPT展示)

【教师活动】:带领学生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的这番话,请学生回答:党的十八大以来党在反“四风”问题上做了哪些工作?取得了哪些成效?最后教师总结我们党在党风党纪建设方面的成就与问题。

第三个问题:七届二中全会召开,为新中国绘制蓝图(本部分是重点)

【教师活动】:向学生简要概括此次会议的召开以及主要内容。七届二中全会于1949年3月5日至13日召开。出席会议的中央委员34人,候补中央委员19人,列席人员11人。因各种原因缺席的中央委员和候补中央委员20人。在这次会议上,党中央集中讨论了新中国成立后政治、经济、外交、思想建设等多个方面的内容。

【教师活动】:组织学生观看一段视频,并讲授这段视频记录了党的七届二中全会召开的神圣时刻。从这段视频中,我们可以看到毛泽东同志身着一件新棉衣,在秘书胡乔木的陪同下阔步走进会场,他神情自若,胸有成竹。随后,那些身经百战,叱咤疆场的首长们一个个走过镜头,他们谈笑风声,流露出心中的喜悦和豪情。(PPT展示)

【设置意图】:在教学过程中加入视频,使得教学内容更加生动形象。

【学生活动】:感慨正是在党中央的正确领导下,正是由于无数仁人志士的艰苦付出,不惜付出生命的代价,我们才能取得革命的最终胜利。

【教师活动】:讲解会议内容。毛泽东主持了开幕会议,并代表中央政治局作了《在中国共产党第七届中央委员会第二次全体会议上的报告》。朱德、刘少奇、周恩来、任弼时等27人在会上发了言。会议听取并集中讨论了毛泽东的报告,批准1945年6月党的七届一中全会以来中央政治局的工作,批准由中国共产党发起的关于召开新的政治协商会议及成立民主联合政府的建议,批准毛泽东关于以八项条件作为与国民党南京政府进行和平谈判的基础的声明,以及其他相关决议。

七届二中全会的主要内容有以下三个方面:(PPT展示)

一、宣告“党的工作重心由乡村转移到城市”。(PPT展示)

毛泽东指出:“从一九二七年到现在,我们的工作重点是在乡村,在乡村聚集力量,用乡村包围城市,然后取得城市。采取这样一种工作方式的时期现在已经完结。从现在起,开始了由城市到乡村并由城市领导乡村的时期。”

会议明确指出,党要立即开始着手各项建设事业,一步一步地学会管理城市和建设城市,并将恢复和发展城市中的生产作为中心任务。

为了让全党认真学习相关知识,学会管理城市和建设城市。全会指定 12 本干部必读书,规定3年内看一遍到两遍,毛泽东说,如果在今后3年之内,有3万人读完这12本书,有3千人读通这12本书,那就很好。

【学生活动】:教师引导学生思考:毛泽东要求党员干部阅读管理和建设城市方面的书籍对大家有何启发?

二、规定了全国胜利后,党在政治、经济、外交等方面的基本政策。(PPT展示)

首先,在经济上,提出“解决建立独立的完整的工业体系问题”。新中国必须实现国家的独立自主。这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前提。党的七届二中全会在这个问题上的最大贡献之一就是在强化国家工业化目标基础上,首次提出新中国必须“解决建立独立的

完整的工业体系问题”。新中国一经建立,经济建设就自觉朝着“解决建立独立的完整的工业体系问题”去谋篇布局。

通过几个例子,来介绍建立独立的完整的工业体系的必要性。比如,新政权一经建立,就实施“对外贸易的统制”政策,建立独立自主的海关,彻底排除外国资本与官僚资本兴风作浪,为实施国家经济战略目标创造了必要的制度环境。70多年来中国的发展有力证明了这一经济发展战略的历史意义。近年来由中美贸易战所引发的“卡脖子”问题的出现,使中国人民更是深切体会拥有独立完整的工业体系的重要性。

【学生活动】:通过学习真实案例,真正了解建立独立的完整的工业体系的重大意义。

其次,进一步确定“人民民主专政”的政权性质。

党的七届二中全会对未来政权建设的主要贡献,是以党的中央全会的方式确立了关于政治建设两个相互联系的根本性内容。一是,二中全会旗帜鲜明地指出,“我们不采取资产阶级共和国的国会制度”,而采取“人民代表会议制度”。二是,全会确定了“无产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提法,成为新的国家政权的规范性表述。全会结束三个多月后,毛泽东发表文章《论人民民主专政》,向全国人民公开阐明党在建立新中国问题上的主张。

最后,确定独立自主的外交路线。

在七届二中全会上,初步形成了建国初期的三大外交政策:一是“另起炉灶”,即“不承认国民党时代的任何外国外交机关和外交人员的合法地位,不承认国民党时代的一切卖国条约的继续存在,取消一切帝国主义在中国开办的宣传机关,立即统制对外贸易,改革海关制度”。二是“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即新中国的外交关系必须按照“平等原则”去缔结,“但是从来敌视中国人民的帝国主义,决不能很快地就以平等的态度对待我们,只要一天它们不改变敌视的态度,我们就一天不给帝国主义国家在中国以合法的地位”。三是确立了“一边倒”方针,坚定站在社会主义阵营。

【学生活动】:教师提问:独立自主的外交路线的重要性在哪里?教师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结束加以说明。

三、提出“两个务必”,加强党的建设(PPT展示)

毛泽东号召全党清醒看到“我们很快就要在全国胜利了”“夺取这个胜利,已经是不要很久的时间和不要花费很大的气力了;巩固这个胜利,则是需要很久的时间和要花费很大的力气的事情”。“夺取全国胜利,这只是万里长征走完了第一步”,“中国的革命是伟大的,但革命以后的路程更长,工作更伟大,更艰苦”。

【学生活动】:思考革命取得胜利后,应该保持什么样的态度与作风,才能保护好革命成果?

七届二中全会强调要加强党的思想建设,防止资产阶级思想侵蚀党的队伍,防止“糖衣炮弹”的进攻,为此,毛泽东向全党提出了“两个务必”: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

结合党的领导人的现实做法,讲解“两个务必”。

在西柏坡时期,毛泽东和中央领导同志以实际行动践行着“两个务必”。

1948年12月26日,是毛泽东55岁生日。此时淮海战役激战正酣,由于战局紧张,5位书记吃不好,睡不好,已经两天没有合眼了,中央机关的一些同志想趁毛泽东生日时,让他们放松一下。于是,中央机关食堂准备杀头猪,给毛泽东祝寿,做一顿他喜欢吃的红烧肉。可毛泽东听到消息后,马上叫来了行政处的伍云甫处长说:“谢谢同志们对我的关心。生日不要过了,还是勤俭节约的好。”尽管毛泽东不主张给自己祝寿,可他却在繁忙的工作中抽出身来,为一位曾在严重的白色恐怖下,掩护党的秘密机关,保护革命同志,被誉为“革命母亲”的夏娘娘做寿。

走进西柏坡纪念馆周恩来故居,东墙上悬挂着的一张照片格外引人注目,照片上,周恩来正奋笔疾书,照片左下角是一个用碟子做盖的茶缸。周恩来为何要用碟子当茶缸盖呢?这是因为在1948年冬天的时候,当时周恩来同志外出办公回来的时候,茶缸盖就从汽车上掉了下来,被汽车压得歪歪扭扭盖不上,当时警卫员成元功成元功看在眼里,想着到供给处给首长换个新茶缸。周恩来坚决地把新茶缸退了回去,拿出一个粗瓷小碟子盖上,这个旧茶缸和那别致的茶缸盖──粗瓷小碟子,周恩来用了很长一段时间。

这样的事例不胜枚举,以毛泽东同志为核心的党的中央领导集体身体力行,率先垂范,处处用艰苦奋斗、廉洁奉公的模范行为来教育和影响全党,为革命事业的发展注入了强大的精神力量。

【学生活动】:请学生回答:你还知道哪些在西柏坡时期艰苦奋斗的故事?听完这些故事,你有何感受?

第四个问题:“赶考”无止境,奋斗不停息(PPT展示)

【教师活动】:七届二中全会闭幕十天后的1949年3月23日,毛泽东率中共中央机关和解放军总部离开西柏坡,向北平进发。临行前,毛泽东把身边工作人员召集起来,语重心长地说:“同志们,我们就要进北平了,我们进北平可不是李自成进北平,他们进北平就腐化了,我们共产党人进北平是要继续干革命,建设社会主义,一直到共产主义。”

毛泽东把进北平比作“进京赶考”,七届二中全会正是为了考出好成绩在做准备。既明确了考试方向,又规定了在政治、经济、外交等重要考题上做准备;更以“两个务必”作为思想准备。

党的七届二中全会,是在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即将取得全国胜利的历史转折关头召开的一次重要会议。这次会议推动了中国革命在全国的胜利,描绘了建设新中国的宏伟蓝图,使全党在新形势下,达到高度的团结统一,具有划时代的重大意义。

今天,站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的起点上,我们正经历着百年未有之大变局。2013年,习近平总书记在西柏坡说,“从实现‘两个一百年’目标到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我们正在征程中。‘考试’仍在继续。”2024年7月召开的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指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是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的关键时期。

亲爱的同学们,面对纷繁复杂的国际国内形势,书写好新时代的答卷,需要我们凝心聚力、奋发进取。让我们继承优良革命传统,大力发扬以“两个务必”为核心的西柏坡精神,接过艰苦奋斗的接力棒,拒绝“躺平”、拒绝“摆烂”,以实际行动践行“强国有我”的青春誓言!

【学生活动】:思考如何发扬西柏坡精神,立大志、明大德、成大才、担大任,努力成为堪当民族复兴重任的时代新人。

板书设计

重温七届二中全会  走好新时代“赶考”路

引入:民谣“春天的盛会”

一、解放战争胜利在望,七届二中全会的召开提上日程

(一)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胜利,新中国的筹备工作迫在眉睫

(二)中共中央向各地发出参会通知

二、筹备工作紧张而有序地进行

(一)毛泽东亲自部署,确保会议安全

(二)在会场布置问题上毛泽东拒绝挂自己画像并提出“六个不”,以及习近平在该站牌前讲话

三、七届二中全会召开,为新中国绘制蓝图

(一)宣告“党的工作重心由乡村转移到城市”

(二)规定全国胜利后党在政治、经济、外交等方面的基本政策

(三)提出“两个务必”,加强党的建设(插入在西柏坡时期,毛泽东和中央领导同志以实际行动践行着“两个务必”的历史故事)

四、“赶考”无止境,奋斗不停息

(一)归纳七届二中全会的历史作用 

(二)新时代为何及如何弘扬以“两个务必”为核心的西柏坡精神

教学资源(说明在教学中资源应用的思路):

(一)课件。在教学过程中,借助PPT课件这一重要载体,梳理党的七届二中全会的召开背景、会议筹备、主要内容、重大意义等内容。借助PPT课件,能够将教学内容展示得更加清晰明白,有益于学生接收新知识、新理论。

(二)视频。记载党的七届二中全会的历史视频,带领学生回归历史现场,增强感染力,以引发学生情感上的共鸣。

(三)案例。在教学过程中,穿插会场布置、党的领导人用实际行动践行“两个务必”等案例,可以丰富教学内容,促进学生的表达能力,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知识点,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 同时,案例的应用还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参与度,提高教学效果。

(四)黑板。好的板书能够体现知识的结构,集中一节课的精华。因此,在授课过程中,需要借用黑板来进行板书,这样一来能够将课程内容按照顺序罗列开来,清晰明了,为学生提供学习的框架结构,更有利于达成教学目的。

教学反思:

通过本节课的讲授,有以下3点感受。一是我们应积极发掘河北红色文化资源,增强学生对历史知识的学习兴趣。七届二中全会的召开地点位于石家庄,讲授石家庄的历史可极大地提升学生的关注度。二是贯彻落实总书记“讲好历史故事”的指示,以情感人。通过将“六个不”规定背后的故事、毛泽东不过寿、周恩来用粗瓷碟子当杯盖等故事娓娓道来,可拉进历史与学生的距离,从而产生“共情”,以达到内化于心的目标。三是依托我校“西柏坡+”虚拟仿真平台(首批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将线上线下实践教学相结合,创新思政课实践教学模式。

课后作业:

1.理论作业:通读《在中国共产党第七届中央委员会第二次全体会议上的报告》,加深学习记忆,更好地掌握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2.实践作业:利用课余时间,登录我校“西柏坡+”虚拟仿真平台(首批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参观党的七届二中全会会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