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大学思政实践课教学设计
1.课程简介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是高等学校各专业学生必修的一门思想政治理论课。其任务是通过教学,帮助学生了解国史﹑国情,深刻领会历史和人民怎样选择了马克思主义,怎样选择了中国共产党,怎样选择了社会主义道路,怎样选择了改革开放,从而使大学生树立执行党的基本路线和基本纲领的自觉性和坚定性。
2.课程内容与学时安排
第八专题神圣的民族解放战争——为什么说抗日战争胜利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转折
(一)日本发动企图灭亡中国的侵略战争
(2学时)
3.实践资源建设及应用情况
实践地点:
侵华日军第100部队遗址
吉林省博物院展览
东北沦陷史陈列馆
4.课程考评方式
学生写个人感受,老师给予评分
5.课程特色与创新
在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五周年之际,为深化习近平总书记“3.18”重要讲话精神的学习贯彻,推动新时代高校“大思政课”高质量发展,吉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在侵华日军第100部队遗址、吉林省博物院展览、东北沦陷史陈列馆等实践基地,举行“鉴往事,向未来——馆校联动的大思政课”,通过“讲解员+教师+学生”的讲授形式,建设“大课堂”、搭建“大平台”、用好“大师资”,讲授侵华日军第100部队在细菌战方面的罪恶行径和东北人民的英勇反抗斗争,引领学生铭记历史,鉴往知来,充分感知灾难深重的民族既往和感人至深的英雄事迹,自觉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新征程上主动担当、勇于作为。
6.课程评价与改革成效
习近平总书记说,“大思政”课我们要善用之,思政课不仅应该在课堂上讲,也应该在社会生活中讲。我们把传统的思政课堂搬到了陈列馆里,请讲解员和老师一起为同学们上一堂沉浸式的思政大课,希望在这节课上,让同学们通过可见、可闻、可感知的方式了解东北沦陷时期日本侵华第100部队对中国人民犯下的滔天罪行,以及中国人民是怎样进行英勇抗争的。希望同学们能够以史为鉴,珍惜当下,走向未来,走向复兴。
学生感悟:
在中华儿女的历史上,有一段血与泪的岁月,今天,我们来到东北沦陷史陈列馆,回首那段历史。展馆中那些布满锈斑的文物,就静静躺在那里,但通过此次思政课,我听到了他们藏在腹中的呐喊,这是一段多么屈辱的历史。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在新时代的我们 ,我们生活在巨人的肩上,我们更应承继先辈之志,勿忘历史,敢为人先,前辈们让中国跑了起来,我们定要让中国飞起来!(吉林大学黄大年试验班2023级本科生 霍恺洋)
昔日烽火地,已是杏花天。铭记历史,鉴往知来,中华民族从沉沦中奋起,踏上了新的伟大征程。作为新时代青年中的一份子,我们正大步走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征程上。勿忘昨天的苦难辉煌,无愧今天的使命担当,不负明天的伟大梦想,接好时代的炬火,向着强国复兴的未来踔厉奋发,勇往直前。(吉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2020级本科生 于海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