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里望道 | 重温“3•18”重要讲话,重走习总书记的足迹——杭州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行走的思政课” - 实践动态 - “大思政课”实践教学数字地图
首页 / 首页 / 实践动态 / 浙里望道 | 重温“3•18”重要讲话,重走习...
浙里望道 | 重温“3•18”重要讲话,重走习总书记的足迹——杭州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行走的思政课”
来源:杭州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微信公众号 作者:李默子 倪龙海 发布时间:2025-01-02 16:13:52 浏览量:6
A- A+


三月明媚,春暖花开。2024年3月16日,在习近平总书记“3 • 18” 重要讲话五周年之际,浙里望道——杭州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行走的思政课”活动,在义乌市陈望道故居和李祖村展开。


图片


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党委书记李洪波,副院长龚上华,带领马克思主义学院全体思政课教师、思政论文竞赛获奖学生代表、思想政治教育本科(师范)专业的2022级学生共计170余人,齐聚一堂,走访陈望道故居、望道陈列馆、李祖村等地,创新“书记现场党课”“教授思政授课”“重走习近平总书记的足迹”“重温入党誓词”等形式,使思政教育贯通课内与课外、线上与线下、校内与校外,推动思政小课堂与社会大课堂紧密结合,从温故知新、推陈出新,到焕然一新,让思政课“活”起来。


图片


图片



图片



一、党委书记望道故居上党课

春暖花开的分水塘村,习近平总书记“3·18”重要讲话发表五周年之际,院长、党委书记李洪波,在陈望道先生的故居门前,带领师生们“重温3·18讲话”,告诉师生们思政教学和学习要做到“入脑、入心、入地、入行、入魂”,强调思政课是立德树人的关键课,我们要不断通过“浙里望道”思政工作品牌创新,提升思政课的针对性和吸引力,用“红色基因”夯实信仰底色,用“奋斗”刷亮青春底色,用“温度”铺垫成长底色,使思政课成为影响大学生成长成才的关键课程。最后他强调要从六个方面办好大思政课,分别是:

“一是,挖掘红色资源,建设思政教学大课堂。”

“二是,注重协调衔接,搭建思政育人大平台。”

“三是,打造思政铁军,建好全员育人大师资。”

“四是,打通教育资源,思政联动共享大资源。”

“五是,立足时代征程,构建协同育人大格局。”

“六是,激活爱国情感,厚植思政课程大情怀。”

同时,李洪波院长也对本次“行走的思政课”活动发出美好祝愿,希望大家能在此激活思想、唤醒活力。现场的大思政课,得到现场师生和围观村民的热烈掌声。


图片


图片







图片

二、思政教师现场授课,行走的课堂入脑入心

图片
图片


图片


参观过程中,党员教师徐孝明老师为大家带来了一堂别开生面的党课。他用“溯源、追思、传承、践行”八个字概括了此行的目的,鼓励大家在此行中溯源马克思主义伟大真理、追思陈望道先生的传奇生平、传承对科学真理不懈追求的精神和师大光荣的历史、践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展现当代杭师大人的青春风采。

图片


师生走进陈望道故居,参观望道陈列馆,聆听着思政课老师和讲解员们的精彩讲解,一同品尝《共产党宣言》真理的味道,真的很甜、很甜。


图片


图片






图片

三、面向党旗郑重宣誓,重温誓词不忘初心

图片
图片


图片


经历了一上午的现场学习和参观,马克思主义学院的思政课党员教师们认真回顾习近平总书记“3·18”重要讲话中对思政课教师“政治要强、情怀要深、思维要新、视野要广、自律要严、人格要正”的殷切希望。大家共同来到党旗前,进行郑重的宣誓,重温入党誓词,坚定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决心。


图片






图片

四、追随习近平总书记的脚步,李祖村现场学习感悟

图片
图片


3月16日下午,马院这堂“行走的思政课”追随习近平总书记的脚步,转移到义乌市李祖村。教师代表与同学们感受乡村品牌,品尝乡村特色,融入乡村氛围,在这一幅美丽生态、美丽经济、美好生活有机融合的乡村振兴图景中体会到了党建引领下“两山”理念与“千万工程”的强大魅力,真正体会到“农民变股民、村房变楼房、流量变产量、颜值变产值、资源变财源、山区变景区”的真正魅力。


图片


图片


习近平总书记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指出:“办好思政课,最根本的是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解决好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也说过:“讲思想政治理论课,要让信仰坚定、学识渊博、理论功底深厚的教师来讲,让学生真心喜爱、终身受益”。杭州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为契机,认真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出台众多措施来加强思政课的改革和创新,深化打造“浙里望道”这一思政品牌,通过“行走的思政课”鼓舞思政课教师与学生在党的领导下坚持和追求真理,在宣传马克思主义的道路上持续推进,发出自己的时代最强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