翠柏创新绿,文化新活力 - 精选推荐 - “大思政课”实践教学数字地图
首页 / 首页 / 精选推荐 / 翠柏创新绿,文化新活力
翠柏创新绿,文化新活力
来源:西华师范大学 作者:何悦 发布时间:2025-02-14 10:19:03 浏览量:22
A- A+


本章导入

【设置问题,导入新课】

李白的《蜀道难》引入新课

设计意图:以《蜀道难》为话题,引出2023年7月25日,习近平总书记来到广元市翠云廊考察调研,跟随总书记的脚步,来到翠云廊,看“翠柏创新绿,文化新活力”,从而自然引出本章主题“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引导学生增强文化自信,树立文化自觉,自觉担当起推动新时代新的文化使命。

【教师讲授】“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千余年前,诗仙李白的一声感慨,让跨越天险、连接南北的古蜀道名垂千古。2023 年 7 月,习近平总书记来到四川省广元市剑阁县考察了翠云廊,听取古蜀道发展历程、翠云廊整体情况介绍,沿古道步行察看千年古柏长势,详细询问历史上植柏护柏情况。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把古树名木保护好,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好。今天我们就跟随总书记的脚步,走进翠云廊。

主体内容

一、翠云廊基本情况介绍

(一)历史由来

教师活动带领学生漫步在翠云廊,感受其壮丽景色和深厚历史底蕴

教师总结穿越秦岭、巴山,川陕之间隐匿着一条古蜀道,历史璀璨,人文荟萃。与相伴而生的翠云廊保存着历经千年的古代人工栽植古柏群。

翠云廊位于四川北部的广元市剑阁县和绵阳市梓潼县,秦岭以南,以剑门关为中心,具有2000多年的历以古柏闻名于世。

翠云廊古柏的种植历史可追溯至秦汉时期,后续历经三国蜀汉、东晋、北周、隋唐、宋代、明代、清代等多次大规模的栽种和无数次小规模补植,以及不断地利用和保护,才形成了如今的规模。其中,三国时期张飞任巴西太守后,带领将士和百姓植柏表道,为后世翠云廊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唐代有相关诗句描述其景色,清康熙三年,剑州知州乔钵在《翠云廊》一诗中用“三百长程十万树。翠云廊,苍烟护”来描绘此地的壮丽与幽静,翠云廊的名称由此而来。

(二)分布范围及树木概况

【教师活动】教师为学生讲解“张飞柏”、“夫妻柏”、“帅大柏”、“状元柏”等柏树的名字由来。

以历史文化名城剑阁城为中心,呈 “人” 字形向东南至阆中、西南至梓潼、向北至广元昭化分布,分布在三线约 200 余里的古驿道上。翠云廊沿途有古树名木42 种 20973 株,其中柏木 20391 株,占比达 97.2%。这些树平均树龄1050 年,最“年长”的“剑阁柏”和“帅大柏”树龄约 2300 年。众多古柏千百年来根据历史典故或形体怪异被老百姓命名,其中有著名的“阿斗柏”、“帅大柏”以及流传千百年的“夫妻柏”、“张飞柏”、“状元柏”等形神俱备的古柏。

“张飞柏”名字由来:翠云廊被民间称为 “张飞柏”,传说是三国名将张飞驻守蜀国阆中时号召人民所植。当时,张飞见蜀道上缺乏树木,既不利于行人遮荫避暑,也不利于军事防御和信息传递,便下令在道路两旁大量种植柏树。百姓们积极响应,经过多年的努力,蜀道两旁便形成了郁郁葱葱的柏树群。

“夫妻柏”名字由来两株柏树枝丫覆盖,虬枝交错,相拥而立,枝叶连理,根尾相交,好似一对如胶似漆的夫妻正在窃窃私语、互通情愫,所以被命名为 “夫妻柏”。

“帅大柏”名字由来:1963 年,朱德委员长视察翠云廊,正在指示当地党委政府要保护好 “剑阁柏” 时,一随行人员感叹树大,一位村民向导用四川话向委员长指述:“前面还有一棵(窝)帅(硕)大的树!” 委员长随行人员不懂 “帅(硕)大” 二字,便问 “什么叫帅(硕)大?” 朱德委员长幽默地解释到:“帅(硕)大的树,就是很大的树,就是树中元帅!” 从此,这棵树便有了 “帅大柏” 之名。

“状元柏”名字由来:相传古代有位秀才上京赶考路过翠云廊时,突然遇到大雨倾盆,便在这棵树下避雨。奇怪的是,这棵树瞬间长出了许多新枝新叶,把他遮护得严严实实,不让一滴雨水淋在他身上。秀才见此情景,连忙跪拜,感谢大树的呵护,并立志发奋读书,后来在乡试、会试、殿试中连中三元。他专程来到这棵树下培土祭拜,于是人们便把这棵树称 “状元柏”。

这里的古柏数量众多,清代曾号称 “三百长程十万树”,如今仍有古柏 8000 多株。古柏树干巨大,千姿百态,最大的须 8 人合围,小的也要 3 - 4 人方可抱拢。近代以来又陆续补植了一些柏树,总数已达数十万株。远远望去,像一条莽莽苍龙,逶迤于山岭之间;身临其境,又似一条翡翠画廊,溢彩流辉。

二、翠云廊古柏林,何以守护千年?

设计意图:分析翠云廊古柏林得以历经千年的原因,主要包括历史制度的传承与接力、科学的保护方法与技术、民众的敬畏与积极参与。历朝历代都非常重视古柏,而古柏作为蕴含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典型代表,对古柏的重视与保护,就是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弘扬。引导学生对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视与认同,树立建设文化强国的信心。

(一) 历史制度的传承与接力

【教师活动】通过现场观看“交树交印” 驿道古柏的离任交接制度,使得学生感受到每一任官员对于古柏的重视和保护。教师提问:为何“交树交印”制度会流传至今?

【师生互动】:古柏在当地文化中具有特殊的地位,被视为历史的见证和神灵的象征,人们对古柏怀有深厚的敬畏之情。这种文化信仰使得 “交树交印” 制度不仅仅是一种官方的管理规定,更成为了一种文化传统,深深扎根于当地人民的心中。在文化的传承过程中,人们不断强化对古柏保护的意识,也使得这一制度得以延续。从明代开始,“交树交印” 制度就一直被遵循和执行,历经数百年的传承,已经成为当地历史文化的一部分。一代又一代代官员和百姓都将保护古柏视为自己的责任和使命,这种代际传承使得制度具有了强大的生命力。

【教师活动】教师讲解关于明朝剑州知州李璧颁布 “官民相禁剪伐” 严令的故事

在明朝时期,剑州是一个风景秀丽但也历经沧桑的地方。剑州境内的翠云廊,有着一片古老而壮观的柏林。这些古柏历经岁月的洗礼,见证了无数的历史变迁。新上任的知州李璧,是一位心怀百姓、目光长远的官员。他初到剑州,便被这片古柏林深深吸引。古柏参天,郁郁葱葱,仿佛是大自然赐予剑州的瑰宝。李璧在走访民间的过程中,听闻了许多关于古柏的故事。据说,在很久以前,这些古柏是先人们为了标记道路、保护行人而种下的。它们在漫长的岁月里,不仅为行人提供了遮阴之处,还在暴雨洪水时稳固了土壤,保护着剑州的土地和百姓。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一些人开始打起了古柏的主意。有人为了获取木材,私自砍伐古柏;有人则为了开垦土地,破坏古柏的生长环境。李璧深知这些古柏的重要性,它们不仅仅是一片树林,更是剑州历史和文化的见证。如果任由人们砍伐破坏,那么剑州将失去这一宝贵的财富。于是,李璧决定颁布一道严令 ——“官民相禁剪伐”。他召集了剑州的官员和百姓,在一个阳光明媚的日子里,举行了一场盛大的仪式。李璧站在高台上,严肃地说道:“这片古柏林,是我们剑州的瑰宝,是祖先留给我们的财富。从今日起,任何人不得砍伐古柏,官员要带头保护,百姓也要积极参与。若有违反者,定严惩不贷!”百姓们被李璧的决心所感动,纷纷点头称赞。从那以后,剑州的人们都自觉遵守这一严令,用心守护着这片古柏林。每当有外人来到剑州,看到这片壮观的古柏林,都会赞叹不已。而剑州也因为这片古柏林,更加充满了生机和活力。多年后,李璧离开了剑州,但他颁布的严令却一直被后人所铭记。这片古柏林在历代剑州人的守护下,继续见证着历史的变迁,成为了中华大地上一道永恒的风景。

【教师总结】“交树交印” 制度和严格的保护禁令使得古柏历经岁月的洗礼依然屹立不倒古柏作为历史文化的象征,承载着丰富的价值。这一严令的颁布有助于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让后人能够领略到古柏所蕴含的深厚历史底蕴

(二)科学的保护方法与技术

【教师活动】:剑阁柏树龄 2300 年,是“天府十大树王”之一,被誉为“国之珍宝”。林业专家精心制定并实施了四项保护措施,精心保护剑阁柏。

一是搞体检。采用应力波检测技术,定期开展检测。

二是套马甲。树干中部安装新材料碳纤维加固“马甲”,与周边树木通过硬支护进行弹性连接,有效保障树体安全稳固。

三是做微创。对主干损伤处进行清腐、消毒、防腐处理,防止腐朽向内发展。

四是穿靴子。采取根部支护、扩展营养面积、土壤综合改良、深层透气补水等技术措施,对树基部进行保护。

【探究讨论】人们对于剑阁柏的精心保护,背后的意图是什么?

【教师总结】古树名木保护,任重而道远。它不仅是一项保护事业,更是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古树名木保护需要人们不断探索和创新,将现代科技手段与传统保护方法相结合,形成科学、系统、高效的保护体系;需要完善的法律法规和政策措施,提供坚实的法律保障和政策支持;需要每个人共同努力和持续关注,形成人人参与、共同保护的良好氛围。只有这样,才能让这些珍贵的生命之树永远屹立于中华大地。

(三)民众的敬畏与积极参与

【教师活动】案例:七旬老党员退休后请缨守护古柏

家住天桥村党群公共服务中心旁的王桂芳今年71岁,是一名有着50年党龄的老党员,上世纪七十年代,王桂芳曾担任过天桥村的妇女主任和团支部书记等职务,每次开妇女大会的时候,她都会积极宣传古柏保护的重要性,让妇女们回家教育好自己的小孩,在玩耍和看牛的时候不要损坏古柏。退休后,王桂芳仍对古柏念念不忘,主动请缨打扫翠云廊景区卫生。“我希望以另外一种方式,守护在古柏身边。”每天,王桂芳早早地来到景区,除了维持打扫卫生外,她还常向往来的游客宣传保护古柏的相关知识。

【教师总结】敬畏与保护翠云廊,是一场永不停歇的文化接力。从古代的驿道到今天的旅游胜地,翠云廊始终散发着独特的魅力。民众的保护行动,是对先人的致敬,也是对后代的责任。保护翠云廊,就是要让这些历史文化得以延续让我们的文化在时间的长河中生生不息、熠熠生辉

三、翠云廊古蜀道文化的时代价值

设计意图:传承与发展蜀道文化,有助于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和增强文化自信。

(一)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

1.增强民族文化认同感

【教师活动】从李白的《蜀道难》到乔钵的《翠云廊》,从五丁开山到张飞植柏,从刘备入蜀到姜维守剑门关,古蜀道上的诗词、传说、故事等,承载着中华民族的价值观和精神追求,能够激发人们的爱国情怀和民族精神。

【教师总结】翠云廊古蜀道文化是中华民族共同的历史记忆和文化遗产,它能够增强民族文化认同感和凝聚力。通过对古蜀道文化的传承和弘扬,可以让人们更加了解自己的历史和文化,增强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促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

2.提升国家文化影响力

【教师活动】翠云廊古蜀道如何提升国家文化影响力?

小组讨论,代表发言

师生共同总结】翠云廊古蜀道以其独特的历史文化和自然风光,成为了重要的旅游资源。发展古蜀道文化旅游,可以吸引大量游客前来参观游览,游客在欣赏美景的同时,了解历史文化,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有助于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从而提升国家文化影响力。

教师小结翠云廊古蜀道文化具有重要的时代价值,它能够为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做出积极贡献。我们应该加强对古蜀道文化的保护与传承,推动文化创新,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让古蜀道文化在新时代绽放出更加绚烂的光彩。

(二)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文化自信

1. 历史底蕴深厚,彰显中华文化源远流长

政治方面:古蜀道在历史上曾是重要的军事通道和政治纽带。教师讲解“明修栈道,暗度陈仓” 这一历史事件”。

公元前 207 年,刘邦进至灞上,秦朝灭亡。依据约定,刘邦理应称关中之王,但项羽自恃功劳最大且实力雄厚,不顾约定,把先入关的刘邦改封到汉中为王。刘邦在去汉中的途中烧毁了所过的栈道,以防止诸侯军偷袭,并借此表示自己再无东向进入关中之意,以麻痹项羽。过了几个月,刘邦采用韩信的计策,派了一些人去修复曾经被烧毁的栈道,但实际上刘邦的主力却偷偷地抄小路突袭了陈仓。这里刘邦军队抄的小路,就是陈仓道。陈仓道北起古陈仓(今宝鸡市),向南过渭河,溯清姜河谷而上,经益门,过大散关,翻越秦岭,随后顺嘉陵江河谷下至陕西凤县,然后经甘肃省两当县、徽县,陕西汉中略阳县,最后抵达汉中市勉县。这些类似事件都反映了古代中国的政治谋略和国家统一的进程,展示了中华文化中对于国家统一和稳定的重视。

经济方面:古蜀道促进了不同地区之间的贸易往来和经济交流。四川的蜀锦、茶叶等特产通过古蜀道运往中原地区,而中原的先进技术和文化也传入巴蜀。这种经济交流体现了中华文化中开放包容、互通有无的精神。

文化方面:古蜀道是文化传播的重要通道。中原文化、巴蜀文化、秦陇文化等在古蜀道上相互交融,形成了独特的文化景观。例如,古蜀道上的石刻艺术、诗词歌赋、民间传说等,都是中华文化的瑰宝,彰显了中华文化的丰富多彩和博大精深。

2. 丰富的文化遗产,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提供资源

旅游资源:古蜀道及其周边的文化景观吸引了大量游客前来观光旅游。通过发展文化旅游,可以促进当地经济的发展,同时也让更多的人了解和认识古蜀道文化,增强文化自信。

教育资源:古蜀道文化可以作为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的重要内容。通过学习古蜀道的历史、文化和精神,可以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认同感,提高国民素质。

艺术创作资源:古蜀道的自然风光和人文景观为艺术家提供了丰富的创作灵感。文学、绘画、音乐、影视等艺术形式都可以从古蜀道文化中汲取营养,创作出具有中国特色的优秀作品,丰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内涵。

教师总结】翠云廊古蜀道文化具有深厚的历史底蕴、独特的自然与人文景观、坚韧不拔的精神内涵和丰富的文化遗产,在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自信方面具有重要的时代价值。我们应该加强对古蜀道文化的保护和传承,充分发挥其在文化建设中的作用,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

四、如何弘扬和传承古蜀道文化?

设计意图:翠云廊是见证者、守护者、推动者、传承者,而新时代的大学生应当肩负起建设和保护翠云廊,继承和弘扬蜀道文化的历史使命,促进蜀道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做传承者、推动者、践行者。通过学生自主探究的方式,充分调动其积极性与主动性,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

教师提问】:新时代的大学生应当如何传承和弘扬蜀道文化,推动蜀道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呢?

小组讨论,代表发言

(一) 理论方面

1.认真学习领悟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指示精神。

【教师活动】: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对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作出了一系列重要指示、提出了明确要求。

1.2013 年 8 月 19 日: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中指出,讲清楚中华文化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沉的精神追求,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发展壮大的丰厚滋养;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突出优势,是我们最深厚的文化软实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植根于中华文化沃土等。

2.2014 年 3 月 27 日在法国巴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部的演讲中提到,中国人民在实现中国梦的进程中,将推动中华文明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激活其生命力,把跨越时空、超越国度、富有永恒魅力、具有当代价值的文化精神弘扬起来。

3.2023 年 10 月,全国宣传思想文化工作会议正式提出习近平文化思想,展现出强大的真理力量,为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提供了坚强思想保证、强大精神力量、有利文化条件。

4.2024 年 9 月 10 日,习近平总书记在陕西省宝鸡市宝鸡青铜器博物院考察时感慨,中华文明五千年,还要进一步挖掘,深入研究、阐释它的内涵和精神,宣传好其中蕴含的伟大智慧,从而让大家更加尊崇热爱,增强对中华文明的自豪感,弘扬爱国主义精神,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一代又一代传下去。

5. 2024年10月28日,中共中央政治局下就建设文化强国进行第十七次集体学习。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在主持学习时强调,要锚定2035年建成文化强国的战略目标,坚持马克思主义这一根本指导思想,植根博大精深的中华文明,顺应信息技术发展潮流,不断发展具有强大思想引领力、精神凝聚力、价值感召力、国际影响力的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不断增强人民精神力量,筑牢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文化根基。

教师总结】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指示精神,是新时代中国文化建设的重要指南,对国家的发展、民族的振兴以及世界文化的繁荣都具有不可估量的重大意义。它贯穿于社会的方方面面,为我们在文化传承与创新的道路上提供了坚实的理论基础和行动指南,激励着我们不断前行,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新的时代绽放出更加绚烂的光彩。作为大学生,应该认真学习领悟,用科学正确理论武装头脑。

  2.系统学习蜀道文化相关知识

 阅读专业书籍和文献:从基础的蜀道文化介绍书籍开始,逐步深入到学术性较强的研究著作和相关的历史文献资料。例如可以阅读有关古蜀道历史、地理、文化等方面的专业书籍,像《蜀道历史地理与文化》等,了解蜀道的形成、发展历程以及在不同历史时期所扮演的角色。同时,关注学术期刊上发表的关于蜀道文化的研究论文,及时掌握最新的研究动态和学术观点。

学习相关课程:如果所在学校有开设与蜀道文化相关的课程,如 “蜀道文化概论”“蜀道历史研究”“蜀道文学艺术” 等,一定要选修这些课程。在课堂上认真听讲,跟随老师的教学思路系统学习蜀道文化的知识体系,同时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和互动,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如果学校没有相关课程,可以通过网络课程平台,搜索一些知名高校或专家讲授的蜀道文化课程进行学习。

参加学术讲座和研讨会:关注学校或当地的文化机构、学术团体举办的有关蜀道文化的学术讲座、研讨会等活动。积极参加这些活动,能够近距离聆听专家学者对蜀道文化的深入解读和分析,有机会与他们进行交流和请教,拓宽自己的学术视野,获取更多的知识和信息。

(二) 实践方面

1.实地研究

【教师活动】展示图片(蜀道暑期三下乡活动、大学生蜀道研学活动、大学生蜀道志愿服务等)西华师范大学 “蜀‘旅’奇遇,古道新韵的薪火传承者” 青马集结队深入广元市剑阁县翠云廊,通过多种方式传播蜀道文化。通过大学生讲思政课的形式,将蜀道文化与思政教育相结合,传播蜀道文化,卢永林博士指导的作品《新时代大学生传承发扬优秀传统文化的使命和意义》荣获教育部三等奖;万尧绪博士指导的作品《守护绿水青山推动治蜀兴川》获四川省二等奖。川北医学院管理学院赴广元市及四川唐家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中华文化传承团,开展以 “传承蜀道文化,助力健康生态” 为主题的暑期 “三下乡” 实践活动。在剑门关,传承团追寻历史足迹,感悟蜀道文化,并向游客科普健康徒步知识,分发健康知识折页,将健康徒步理念与蜀道文化相结合进行传播。

【超星弹幕互动】同学们有没有参加过类似的活动?在活动过程中你收获了什么?是否有体会到蕴藏于蜀道之中的文化韵味呢?是否感受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所在呢?

【教师总结】知道和想到之间还有一条巨大的鸿沟:做到。新时代的大学生应积

极投身于实践与研学活动,深入蜀道沿线开展理论宣讲、志愿服务;踊跃参与古蜀道暑期三下乡等实践活动,并在此过程中,深入了解并挖掘古蜀道文化价值和保护现状,传承和弘扬蜀道文化。

2.传播交流

交流讨论】在这个智能化时代,大学生应当如何利用新媒体传播蜀道文化?

社交媒体宣传:

公众号推送:一些高校的实践团队或对蜀道文化感兴趣的大学生团体创建了相关的微信公众号,定期发布蜀道文化的文章,包括蜀道的历史渊源、沿线的名胜古迹、相关的历史故事、文化传承等内容。例如,有的公众号会详细介绍剑门关、翠云廊等著名景点的特色和历史意义,吸引了不少对蜀道文化感兴趣的读者关注和分享。

微博话题互动:大学生们在微博上发起与蜀道文化相关的话题,如蜀道之美 、探寻蜀道文化等,发布蜀道的图片、视频、文字介绍等内容,引发网友的讨论和互动。通过热门话题的传播,让更多的人了解到蜀道文化的魅力。

短视频平台展示:

抖音、快手等平台的短视频创作:大学生们利用短视频平台,制作并发布关于蜀道文化的短视频。有的以旅拍的形式,记录自己在蜀道沿线的旅行经历,展示蜀道的自然风光和人文景观;有的则通过动画、剧情演绎等方式,讲述蜀道的历史故事和传说。例如,有大学生团队制作了关于李白《蜀道难》的动画短视频,生动形象地诠释了诗中所描绘的蜀道的艰险,受到了很多网友的喜爱和点赞。

直播活动:在蜀道的一些重要景点或文化遗址,大学生们进行现场直播,向观众介绍蜀道文化。他们可以一边参观,一边讲解景点的历史背景、文化内涵等,让观众有身临其境的感觉。这种直播方式能够实时与观众互动,解答观众的疑问,增强了传播的效果。

线上文化活动:

网络讲座:大学生们邀请蜀道文化研究的专家学者,通过网络平台举办线上讲座,讲解蜀道文化的相关知识。观众可以通过在线观看讲座,深入了解蜀道文化的发展历程、文化价值等。在讲座过程中,还可以设置提问环节,让观众与专家进行互动交流。

文化作品征集比赛:在新媒体平台上举办蜀道文化主题的作品征集比赛,如摄影比赛、绘画比赛、征文比赛等,鼓励大学生和广大网友积极参与。通过比赛的形式,不仅可以征集到优秀的文化作品,还能吸引更多的人关注蜀道文化,提高蜀道文化的传播度。

本章小结

翠云廊作为蕴含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典型代表之一,具有突出的时代价值,其历经千年传承至今,并在生态保护、文化传承、社会影响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就,其根本原因在于历代中华儿女都重视传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他们以实际行动守护着这份珍贵的文化遗产,使其在历史的长河中不断焕发出新的活力与魅力。

在新时代背景下,当代大学生应坚定文化自信,牢记嘱托,练就过硬本领,为弘扬和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贡献力量!为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四川新篇蜀道华章、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作出贡献!

作业解析

撰写一篇小论文。题目:《蜀道文化对当代社会的价值与影响》

要求:字数不少于 3000 字。论文应包括蜀道文化的内涵概述、其在经济、文化、旅游等方面对当代社会的具体价值体现,以及如何进一步传承和发展蜀道文化的思考与建议。要求观点明确,论据充分,逻辑清晰,结构合理,引用资料需注明出处。

文献资源

1.习近平:《加强文化遗产保护传承 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求是》2024年第8期

2.《古蜀道上,千年古柏仍苍翠——四川守护古树名木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探索实践》,《光明日报》2024年10月22日。

3.习近平:《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的讲话》,《求是》2023年第17期。

4.《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红旗文稿》2022年第5期

5.《蜀道十讲》:由西华师范大学教授、蜀道研究院学术委员会副主任蔡东洲主编,四川人民出版社出版

6.《中国蜀道》1:共 7 卷 10 册,由刘庆柱、王子今等人编写,三秦出版社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