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丰台区共同体-大中小一体化教学案例】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高中篇 - 精选推荐 - “大思政课”实践教学数字地图
首页 / 首页 / 精选推荐 / 【丰台区共同体-大中小一体化教学案例】中...
【丰台区共同体-大中小一体化教学案例】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高中篇
来源:首都经济贸易大学 作者:王雅君 发布时间:2024-11-07 14:07:51 浏览量:200 所属基地: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
A- A+

弘扬抗战精神 培育时代新人

王雅君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丰台实验学校


弘扬抗战精神 培育时代新人

一、实践教学主题:弘扬抗战精神 凝聚复兴力量

“弘扬抗战精神 凝聚复兴力量”涉及的教学内容包括高中思想政治学科统编教材必修一第四课《只有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修三第一课第一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各种政治力量》以及必修四第七课第三框《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民族精神》的内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更有信心和能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本课时的学习旨在引导学生领悟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传承革命文化,弘扬抗战精神,赓续红色力量,把爱国情、强国志、报国行自觉融入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奋斗之中。

二、建议适用课程或年级:

建议适用课程:高中《思想政治》

适用年级:高二年级

三、教学目标

1.通过三次穿越时空的对话,深刻理解抗战精神,理解全民族抗战。

2.从历史唯物主义角度理解中国共产党人以及成千上万的中华儿女面对国家危亡时所做出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理解中国共产党是全民族抗战的中流砥柱。

3.弘扬抗战精神,引导学生从伟大抗战中汲取精神滋养,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力量。

四、教学内容

1.理解抗战精神的内涵,从中汲取精神滋养。

2.如何弘扬和传承抗战精神。

3.阐释中国共产党为什么是抗日战争的中流砥柱,理解全民族抗战。

五、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理解抗战精神的内涵;理解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战争胜利中发挥的中流砥柱作用,理解人民群众的作用,激发学生的爱党、爱国、爱人民之情。

教学难点:新时代,青年学生如何赓续红色血脉,传承抗战精神。

六、教学创新点

1.采取任务式教学。通过布置学习任务,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合作学习。通过学生在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的社会实践,充分借助场馆中的文物、史料,并自主收集学习相关历史资料,进行问题探究,在小组合作中通过多个维度完成任务汇报。

2.以学生为本。从学生的成长需要出发,把增进学生的获得感作为教学落脚点。学生自主建构“穿越时空的对话”,以对话的形式进行问题自主探究,从历史唯物主义角度增进学生对抗战精神的理解。

3.落实“大思政课”区校共同体实践研究。学生们走出教室,迈入社会实践活动的大课堂,一方面拓宽教学资源,设置更真实的教学情境,促进学生发展;另一方面也加强大中小思政教学交流,加强区校共同体研究。

七、教学过程

环节一:把握历史背景,明确历史任务

呈现材料:中国现时的社会,是一个殖民地、半殖民地、半封建性质的社会。只有认清中国社会的性质,才能认清中国革命的对象、中国革命的任务、中国革命的动力、中国革命的性质、中国革命的前途和转变。所以,认清中国社会的性质,就是说,认清中国的国情,乃是认清一切革命问题的基本的根据。

——毛泽东在《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

师:结合上述论断,谈谈把握近代中国基本国情的重要性。

生: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是近代中国的基本国情,是认识和解决近代中国一切社会问题的依据。

师:这样的基本国情决定了近代中国有多重矛盾。其中,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是近代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面对当时的国情和主要矛盾,近代中国应该完成什么样的历史任务呢?

生:推翻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统治,实现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彻底改变贫穷落后的面貌,实现国家富强和人民富裕。

在这段历史中,最为悲壮的就是14年抗战。下面我们一起穿越时空的隧道,来完成三次穿越时空的对话。

环节二:理解抗战精神,感悟精神伟力

同学们课前参观了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寻找抗日英雄,选取了三个历史人物,分组查阅了大量的文献和资料,将心底最想问的问题进行了梳理,下面通过情境对话的形式进行学习成果展示与交流。

1.对话英烈——杨靖宇

生:杨靖宇同志,当时在那样艰苦、恶劣的情况下,决定部队分散行动是什么原因呢?

杨靖宇:一次次分兵,让其他指挥员率领属下战士离开司令部所在地方,其目的,一方面是分散敌人的注意力,另一方面,则是让其他战士能够安全脱险。

生:天气奇寒,当你孤军奋战时,有没有想过自己会牺牲?

杨靖宇:“我不怕牺牲,我要坚持到底,要是所有人都害怕死亡,那谁来保护国家呢?”

生:村民赵廷喜向日本人告发前,在山上看到你几天没有吃上饭,脸上、手上、脚上都是冻疮,说:我看还是投降吧,如今满洲国不杀投降的人。他哪里知道,岂止不杀,日本人打算让你出任伪“满洲国”的“军政部部长”,利用你的影响制服整个东北抗联。战斗到最后,只剩你一个人。身边的人除去牺牲,就是叛变。你为什么没有放弃与敌人的搏斗,在极端困难的条件下坚持抵抗?

杨靖宇:“我们中国人都投降了,还有中国吗?”

师:共产党人杨靖宇用整个生命,大写出一个顶天立地的中国人。

2.对话打虎将军——赵登禹

生:日军装备精良,喜峰口在日军先头部队进攻下多次失守,当时您的腿伤未愈,您组织三个团的敢死队分路夜袭喜峰口日军营地,您当时有把握胜利吗?

赵登禹将军:喜峰口是华北的屏障,也是河北和热河的咽喉。面对装备精良和兵力众多的日军,白天作战是不能夺回喜峰口的,我决定夜袭喜峰口日军,依靠大刀和手榴弹夺回阵地。临行前,我对战士们说:“抗日救国,是我军人天职。只有英勇杀敌、不怕牺牲,才能挽救祖国危亡

生:喜峰口夜袭大捷,是“九一八”事变后中国军队首次获得的胜利,打破了日军不可战胜的神话,极大地鼓舞了中国军民抗战的斗志。

您指挥南苑地区部队时,在南苑战斗进入肉搏战的最后时刻,您临危不惧,指挥卫队和学生队与日军激烈厮杀,您当时想过会牺牲吗?

赵登禹将军:“军人抗战有死无生,卢沟桥就是我们的坟墓。”“军人战死沙场,原是本分,没什么值得悲伤。告诉老母,忠孝不能两全,儿子为国死,也算对得起祖宗。”

师:原来赵登禹将军并不是因为有获胜的把握或者因为不会牺牲才做出这样的选择,是因为唯有英勇杀敌、不怕牺牲,才能挽救祖国危亡,这是一种视死如归的爱国信念、必胜信念。以赵登禹为代表的千千万万军人宁当战死鬼,不做亡国奴,怀着最深沉的爱、拼着最大的努力、献出最宝贵的生命,只为了国家的独立和人民的解放,这就是中华民族融入血脉的爱国主义。

过渡句: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在国民党内出现了“速胜轮”和“亡国论”等论调。在共产党内,也有一些人寄望于国民党正规军的抗战,轻视游击战抗争。在这种危机情况下,毛泽东集中精力研究战争学,撰写完成了《论持久战》。

师:结合课前查阅的史实讨论:《论持久战》的发表,有什么意义和价值?

生:《论持久战》系统阐明了中国共产党的抗日持久战方针,回答了困扰人们思想的种种问题,在国内外产生了重大影响。

生:在《论持久战》中,我们看到了中国民众中蕴含的巨大能量,这是中国抗日战争的胜利根本。

总结:《论持久战》系统阐明了党的抗日持久战战略总方针,在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中体现了尊重战争发展规律,站在了人民立场。在《论持久战》中,毛泽东强调了“兵民是胜利之本”。他说:“武器是战争的重要的因素,但不是决定的因素,决定的因素是人不是物”。“战争的伟力之最深厚的根源,存在于民众之中。”只要动员了全国老百姓,就会造成陷敌于灭顶之灾的汪洋大海,造成弥补武器等等缺陷的补救条件,造成克服一切战争困难的前提。

3.对话英雄母亲——邓玉芬

师:在中国共产党的倡导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形成。今天之所以还能有中国,就是因为有千千万万的人民,在最黑暗、最困难、最无助、大多数人万念俱灰的时候,用自己的灵魂与血性,支撑起中华民族的脊梁。在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展厅里,立有一位普通农妇的半身塑像,供人瞻仰纪念。她就是把一切献给抗日,舍家纾难、无私奉献的“英雄母亲”邓玉芬。她把丈夫和5个孩子送上前线,他们全部战死沙场。

生:当得知一夜间丈夫和五儿子在这场战斗中牺牲,四儿子被抓时,也几次晕厥,清醒后为什么不顾亲友的反对,义然要拉起两个小儿子回到无人区?

邓玉芬:“我只有一个念头,把丈夫和儿子的活都干出来,多种粮食、支援部队、消灭敌人。”

生:面对一次又一次白发人送黑发人,面对一个又一个沉重的打击,您是怎么挺过来的?

邓玉芬:“我眼里没有了泪,有的只是对日寇的仇恨和怒火。每天拼命地干活,春播、秋收,做军鞋、照料伤员,从早到晚一刻不闲。在我心里,每个八路军战士都是我的儿子,都是我的希望。”

生:为了打败日本侵略者,为了解放事业,您无私地献出了丈夫和孩子。您为什么三次谢绝了县领导要家迁到平原富庶地区的好意?

邓玉芬:全国解放后,党和政府在生活上给了我很好的照顾,但我觉得自己给国家添了负担,感到不安。“眼下不缺吃不缺喝,怎能再给国家添麻烦。”

师:同学们,抗战期间这样的人性考验还有很多。是什么让这些中华儿女为中华民族独立和自由不惜抛头颅、洒热血,母亲送儿打日寇,妻子送郎上战场,男女老少齐动员?

生:在抗战期间,爱国情怀是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勇敢担当。爱国情怀推动着中华民族的伟大觉醒,促进了中华民族的空前团结。中华儿女同仇敌忾,驱逐强敌最终取得伟大胜利。

总结:你们要知道还有很多人都值得我们铭记,他们是一个个有名字,没有名字的时代英雄,他们既是英雄的缩影,也是那个时代千千万万中国人的缩影。驱除日寇,抗战到底。全面抗日爆发后,全国人民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旗帜下,不分阶级和党派,不分民族和地域,同舟共济积极投身抗日救亡的神圣事业。

师:同学们,通过这三次穿越时空的对话中你感悟到了什么?

生1:在民族危亡的关键时刻,优秀的中华儿女挺身而出,誓死不当亡国奴。在抵抗侵略的过程中,升华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把旧中国一盘散沙式的国民凝聚起来,开创的全民抗战举国沸腾,众志成城的抗战格局,树立中华民族彪炳史册的精神丰碑。

生2:中国共产党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危急关头抗击侵略、救亡图存已然成为中国各党派、各民族、各阶级、各阶层、各团体以及海外华人华侨的共同意志和行动,我体会到了中国共产党是全民族抗战中的中流砥柱。

生3:抗日战争是在中国共产党倡导的爱国统一战线的旗帜下进行的,抗日战争是经过同仇敌忾共赴国难来取得抗战的胜利,形成的抗战精神具有全民性。我更加理解了抗战精神的内涵,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情怀,视死如归、宁死不屈的民族气节,不畏强暴、血战到底的英雄气概,百折不挠、坚忍不拔的必胜信念。

师:你们说的很好,爱国主义是伟大抗战精神的核心,是战胜日本侵略者的决定性因素之一。在抗战期间,爱国情怀是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勇敢担当。爱国情怀推动着中华民族的伟大觉醒,促进了中国人民的空前团结。民族气节是视死如归,宁死不屈的勇者操守,不畏强敌,英勇不屈,视死不做亡国奴的伟大气节。中国军民不畏强暴,血战到底的英雄气概,是伟大民族精神的传承和升华。面对侵略者的铁蹄和残暴杀戮,成千上万的中华儿女无所畏惧,挺身而出,冒着敌人的炮火,以血肉之躯,保护我们的家园。14年的抗战中,中国人以百折不挠,坚忍不拔的必胜信念,以坚强的意志和非凡的毅力同侵略者战斗到底,必胜信念是照亮千古漫长岁月的明灯,是指引着曲折历史过程中前进的方向。必胜信念是一种坚定不移,坚持到底的强大动力。

环节三:弘扬抗战精神,走好新时代长征路

习近平总书记2020年9月3日在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5周年座谈会上强调:伟大的抗战精神,是中国人民弥足珍贵的精神财富,永远是激励中国人民克服一切艰难险阻、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强大精神动力。

如今抗日战争已成为历史,但抗战精神从未远去。这种精神伟力穿越时空,仍是激励全民族奋进的动力。同学们,作为新时代的青年,结合我们的时代背景谈一谈我们应如何弘扬和传承抗战精神?

生1:我们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弘扬抗战精神,凝聚民心,伟大复兴中国梦绝非轻轻松松、敲锣打鼓就能实现的,要在追梦圆梦的道路上实现个人梦与中国梦的同频共振。

生2:强国建设和民族复兴的新征程,我们面临的重大斗争不会少。只要挑战来了,我们就必须坚决斗争,毫不动摇,向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奋进。新征程下,面对变乱交织的世界,我们必须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大力弘扬伟大抗战精神。

总结:中国抗日战争胜利七十多年来,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弘扬伟大抗战精神,发奋图强、艰苦创业,创造了举世瞩目的发展成就。无数为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而牺牲的先辈们,今天中国的盛世如你们所愿。

八、课后思考题

1.请同学们继续挖掘场馆中的资源,谈谈革命烈士的家书为什么具有“跨越时空、直抵心灵的动人力量”。

2.组织开展“弘扬抗战精神、强国复兴有我”主题演讲。

九、参考书目

1.毛泽东:《论持久战》,《毛泽东选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

2.习近平:《在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七十五周年座谈会上的讲话》,人民日报,2020年9月4日。

十、教学反思及建议

1. 学生合作完成三次“穿越时空的对话”需要充分结合史料,保证科学性,坚持教师发挥主导作用与学生发挥主体作用相统一。

2.鼓励学生学原著。《论持久战》在高中政治教材中并没有涉及,同学需要进行课前阅读;同时也要进行有目标的阅读,本节课重在引导同学思考持久战提出的意义和价值,了解当时的历史背景,进而理解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战争中发挥的中流砥柱的作用,理解人民群众的历史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