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走的思政课 | 我校师生赴大沽口炮台遗址博物馆开展思政课社会实践教学 - 实践动态 - “大思政课”实践教学数字地图
首页 / 实践教学 / 实践动态 / 行走的思政课 | 我校师生赴大沽口炮台遗址...
行走的思政课 | 我校师生赴大沽口炮台遗址博物馆开展思政课社会实践教学
来源:天津财经大学 作者:天财马院新闻中心 发布时间:2024-11-21 15:15:58 浏览量:0 所属基地:大沽口炮台遗址(大沽口炮台遗址博物馆)
A- A+

为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以及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的重要指示精神,把思政小课堂同社会大课堂结合起来,提升大学生理论联系实际能力,6月10日,马克思主义学院王俊斌、天津市高校思政课新媒体中心挂职锻炼教师成翠带领学生赴天津大沽口炮台遗址博物馆开展思政课社会实践教学。

王俊斌老师首先对大沽口炮台的历史作了简单介绍。大沽口炮台是京津门户,海河要隘,自古即为海防重镇。从1840年至1900年,帝国主义列强先后对大沽炮台发动了四次入侵。1901年根据丧权辱国的《辛丑条约》,清政府被迫将大沽口炮台拆毁,现只剩下炮台遗址。大沽口炮台的百年沧桑让同学们深刻认识到了“落后就要挨打”的道理。

步入展厅,里面陈列着大量珍贵的历史照片和文物,古铁炮、古钟、炮轮、石碑等文物展示了19世纪旧中国屈辱的历史;而陈设的炮台沙盘、人物雕塑及海战模拟场景,则重现了先烈们英勇抗击外敌入侵的壮烈事迹。近代历史上,大沽口炮台历经外敌入侵,几经兴废的悲壮历史,见证了近代中国的苦难与屈辱。

在工作人员的带领下,同学们参观了博物馆的镇馆之宝——大沽铁钟,它曾悬挂在大沽口要塞的石头缝炮台,是为纪念抗击英法联军壮烈殉国的直隶提督乐善而造,钟上铸有“风调雨顺 国泰民安”等铭文,后被英国士兵劫掠到英国。经中、英双方政府多次协商,2005年,蒙尘百年的大沽铁钟终于回到祖国的怀抱。大沽铁钟见证了中华民族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沧桑变化。

走上炮台遗址,各色战旗迎风招展,一门门铁炮屹立在炮台之上,使同学们仿佛置身历史现场,看到了广大爱国官兵浴血奋战的身影。可以说,大沽口炮台是中华民族抗击侵略,不畏强暴的历史见证。中华儿女一次次用自己的血肉之躯同入侵之敌进行殊死搏斗,向世界展示了中国人民不屈不挠,勇敢坚强的民族气概。

参加此次社会实践教学,同学们感觉获益良多,纷纷表示要以史为鉴,不忘国耻,努力学习,增长本领,在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新征程上奉献青春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