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着总书记长见识 丨 听听这位“科特派”讲述茶园“新科技” - 实践动态 - “大思政课”实践教学数字地图
首页 / 实践教学 / 实践动态 / 跟着总书记长见识 丨 听听这位“科特派”讲...
跟着总书记长见识 丨 听听这位“科特派”讲述茶园“新科技”
来源:新华视点 作者:新华视点 发布时间:2024-03-12 10:48:51 浏览量:38 所属基地:武夷山燕子窠科技特派员科普教育基地
A- A+

640.jpg

不用化肥、不打农药

而是借神秘植物之力

使长出来的茶模样更俏

这样的“新科技”你听过吗?

2021年3月22日,习近平总书记赴福建考察

在位于南平武夷山的燕子窠生态茶园内

金色的油菜花与绿色的茶树间

“科技特派员”廖红边走边向总书记汇报

照片背后,有怎样的故事?

22.jpg

图片    

新华社记者 王晔 摄

长久以来,由于茶树对土壤养分消耗过度

茶园土壤退化成为困扰当地人的难题

不用化肥,肥力下降

用化肥,茶叶品质下降

两难如何解?

2015年

福建农林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根系生物学研究中心主任廖红

带领团队来到武夷山

她提出了茶豆套作的高效生态茶园建设方案

具体来说

就是在茶树间套种大豆和油菜

利用大豆生物固氮效果作为“绿肥”

油菜开花后就地回田,补给土壤磷和钾

“这样不仅能抑制杂草,保住土壤养分,

还能提高茶叶品质,一举多得。”

在廖红带领下

越来越多茶农从怀疑到观望,从观望到尝试

武夷山生态茶园的面积也从零星到成片,从单一到辐射各地

3.jpg

图片    

2019年,廖红和团队成员在武夷山燕子窠态茶园查看茶树生长情况。(受访对象供图)

如今

廖红团队在全省建立的生态茶园示范点

累计面积已过万亩,辐射超10万亩

4.jpg

图片    

无人机镜头下的燕子窠生态茶园。新华社记者 姜克红 摄

廖红与燕子窠结缘

正是得益于科技特派员制度

而这一制度的发源地就在南平

20多年来

无数像廖红一样的“科特派”们

将论文写在田间地头

这是科技对乡村的反哺

也是绿叶对根的情义